優惠下殺↘284$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現正購買僅要284

  • 作 者: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 譯 者: 黃煜文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出版日: 2016 年 9 月 1 日
  •  

    商品類別: 來自 書籍、文具、DVD>書籍>人文 / 科學>哲學

     

     




    內容簡介:


    我選擇,所以我自由?!
    當代最暢銷的天才型哲普作家朱立安.巴吉尼 ,
    繼《吃的美德》後,再度以哲學的棒子,敲響我們對生活的省思!


    喝咖啡或喝茶、升學或求職、結婚或單身、換工作或咬牙苦撐、搭火車或搭公車、拿起這本書或放下這本書,我們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各種決定。我們都知道也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做出各種決定,然而從人們開始進行哲學思考以來,就不斷有人否定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否定「自由意志」。

    隨著科學進展,越來越多人拒絕自由意志,認為那不過是一種錯覺。達爾文說過:「自然界的每樣東西都是固定法則的結果。」愛因斯坦也說:「所有事都是被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預先決定的,不論開始或結束。」科學家以為,以自由意志這類事物來欺騙我們自己,便是演化出來的適應性行為。神經科學進一步助長對自由意志的否定:我們的行為並非意識和欲望所決定,而是腦部的神經反應和傳導過程。

    知名的腦神經科學家山姆.哈里斯提到,一般對於自由意志的概念,奠基於兩個假設:一、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可以不同於過往;二、我們的現狀是我們有意識的思想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但這兩種假設剛好都無法通過科學檢驗,看來自由意志是玩完了。我們對於自由意志的一般認知無法適得其用,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它被放在過於天真和簡化的假設上。

    於是,「自由意志不過是種幻覺」變成顯學和常識。但這個主張的支持者也承認,儘管如此,每個人還是都覺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儘管明知道沒有。而如果我們都接受我們的行為是由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結果,那我們就很難繼續堅持要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責任。如果沒有自由意志,看來責任和懲罰都得閃一邊去,而那可是法律和道德的基礎。舉例而言,一九八四年,聖地牙哥有名男子槍殺了21個人,他主張他的憤怒是因為吃了麥當勞的食物而裡面含有會讓神經興奮的傳導物質所致,加上他從事焊接工吸入過多的鎘。

    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對於社會亦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論是對於懲罰、尊重人性、社會正義、人際往來。支持自由意志者主張,現在我們太容易把過錯怪罪給社會、基因、成長環境和大腦,而不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樣的想法很容易驅動一些公共政策,例如刪減社福支出、加強刑罰,英國前首相梅傑就曾說過,我們的社會應該:「譴責多一點,同情少一點。」反過來說,也有不少政府相信意志是可操控的,採取「推力理論」(nudge theory),藉由操縱人們潛意識的反應,以機制的作用來讓人們做對的事。好比說,告訴人們9/10的人都準時繳稅,會讓更多人準時繳稅,這不是因為他們選擇這麼做,而是因為受到資訊誘導和從眾的心態。

    自由意志是哲學中最被討論、論辯和書寫的議題。好處是,我們。

    本書分五部:首先是簡短介紹西方哲學世界對於「自由意志」的探討和質疑,以便找出核心的議題。了解論述背景後,接下來才能理解現代科學對於自由意志的威脅與衝擊。第三部則是回到生活面,探討自由意志的問題。第四部則要談自由遭到危害的例子,藉此顯示自由意志何以不成問題,真正的重點是我們實際上擁有多少自由。最後一部分,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自由。

    【專文推薦】

    朱家安(簡單哲學實驗室)
    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目錄:


    導論

    第一部 受威脅的自由
    1. 惡魔
    為了理解自由意志,我們必須避免把選擇說成是由大腦、心智、理性或擁有意識的自我所做成的。我們必須認為做出選擇的行動者是「我們」:整體的我們。

    第二部 喪失自由
    2. 神經學家
    在鐵鎚眼中,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如果你執著於尋找行動的神經因,你找到的行動因將只會與神經有關,於是理所當然你只會找到神經做為行動的因,然而這麼做卻不合邏輯。

    3. 遺傳學家
    科學的世界觀摧毀的只是虛偽的自由意志版本,這個天真的概念早在科學家注意到之前,就已經在理性探究下瓦解。能擺脫它是件好事。

    第三部 重獲自由
    4. 藝術家
    藝術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由指的是由你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源自意識或無意識。自由指的不是不受先天、後天與社會的影響,也不是無中生有。

    5. 異議人士
    自由指擁有自己的決定、行動、信仰與價值。我們越能遵從自己的意志,走在自己設定的路線上,我們就比遵從他人的意志,走在他人設定的路線上來得自由。

    第四部 被削弱的自由
    6. 精神病患
    從科學與機械的角度看待神經系統,會覺得責任觀念無論多寡,終究是胡說八道。無論多窮凶極惡的犯罪,原則上都應該依據被告先前的生理學、遺傳與環境狀況來指責……

    7. 成癮者
    一旦告訴人們他們沒有力量,他們便有了好藉口不發揮自己擁有的力量。我們是自主的;如果我們了解自己能夠如此,那麼我們就能如此。喝酒是一種選擇,故態復萌也是一種選擇。

    第五部 掙得自由
    8. 哲學家
    一個人既無法尋求他知道的,也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他無法尋求他知道的,因為既然他已經知道,又何必尋求;他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因為他不知道他要尋求什麼。

    9. 侍者
    自由觀念的核心是,要過好的生活就要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我們因為「錯誤的信念或非理性的依戀或厭惡」,而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

     

     

     

    其他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類似產品:


    恢復聯考?她笑:不如改回科舉算了

    恢復聯考,好嗎?曾舉辦多場高中升大學甄試活動的許菡芸說,若恢復聯考,那怎不說回到以前的科舉時代?他以台大舉例,有許多透過繁星計畫的學生在校內的成績反而比指考進入台大的人好,由此可以印證多元入學確實能夠讓學生選其所好,進而在學習上更努力。



    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video/%E6%81%A2%E5%BE%A9%E8%81%AF%E8%80%83-%E5%A5%B9%E7%AC%91-%E4%B8%8D%E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pkz2gvn4u5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